聯(lián)系平臺
家蠶母蛾微孢子蟲帶毒程度對子代胚胎感染率及感染程度的影響
摘要 探究家蠶母蛾帶毒程度與子代蠶卵胚胎家蠶微孢子蟲(Nosema bombycis,Nb)感染率及感染程度的關系,同時調(diào)查不同原種子代蠶卵胚胎對Nb的抗性差異,對家蠶微粒子病檢疫以及家蠶抗病品種選育具有重要意義。首先于5齡第3天,用低(40個孢子/頭蠶)、中(400個孢子/頭蠶)、高(4 000個孢子/頭蠶)3種不同劑量的Nb孢子添食原種932×芙蓉(9·芙)和7532×湘暉(7·湘),獲取帶毒程度不同的母蛾,分別與7·湘、9·芙健康雄性蠶蛾交配制成一代雜交種蠶卵;進而將感染母蛾所產(chǎn)蠶卵即時浸酸后催青72 h,采用重組酶介導鏈替換核酸擴增技術(RAA)、量子點層析核酸檢測試紙條(QNALFS)、實時熒光定量PCR(qPCR)3種分子檢測方法檢測胚胎感染情況。試驗結(jié)果顯示:qPCR和RAA兩者檢出率差異不顯著,但均顯著高于QNALFS;母蛾帶毒量在鏡檢無毒(<104個孢子/蛾)至低帶毒(104~2.5×106個孢子/蛾)之間時,胚胎的感染率及感染程度沒有明顯變化,而當母蛾帶毒量上升至高帶毒(>2.5×106個孢子/蛾)時,7·湘子代蠶卵胚胎的感染率、感染程度以及9·芙胚胎的感染率顯著上升,但9·芙子代蠶卵胚胎的感染程度變化不顯著。 進一步分析發(fā)現(xiàn),9·芙子代蠶卵胚胎的感染程度同時受攻毒劑量和母蛾帶毒程度的影響,低、中劑量攻毒時9·芙高帶毒、低帶毒、無毒母蛾的胚胎感染程度相近,只有高劑量攻毒時高帶毒母蛾的胚胎感染程度才顯著上升;9·芙和7·湘 2 個品種的胚胎感染率差異不顯著,但9·芙高帶毒母蛾子代蠶卵胚胎感染程度極顯著低于7·湘。 研究結(jié)果表明:母蛾帶毒程度顯著影響7·湘、9·芙子代蠶卵胚胎感染率,且母蛾帶毒程度與胚胎感染率呈正相關;但母蛾帶毒程度與胚胎感染程度存在不確定性的關系,同時受品種、攻毒劑量的影響;9·芙子代蠶卵胚胎對Nb的抗性高于7·湘。 試驗結(jié)果可為家蠶微粒子病母蛾檢驗的完善、成品卵檢測新標準的制定以及微粒子病抗病素材的選育提供參考。